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過AA2.1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
  • 手機掃描QR Code,可取得此頁連結。

北市道路品質連續5年全臺第一 列全國觀摩對象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 聯絡人:王志良
  • 聯絡資訊:0978-692902

臺北市政府對市區道路的品質要求,不但大馬路要平整,小巷道也必須有同樣的水準!因不斷精進維護技術,北市府在內政部舉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整體總成績連續5年為六都第一,107年獲得優遇不用評比,並作為全國觀摩對象,外界雖然以部分受評分數稍微落後其他直轄市之項目提出質疑,但總分數北市府仍為全國之冠,此舉不但對市府不甚公平,更抹殺了市府同仁的辛勞與付出;臺北市政府有信心持續進步,補強弱點迎頭趕上。

工務局新工處進一步說明,臺北市單位面積生活工作人口數的密度,為全國最高,且經濟活動活絡,因此對於公共及民生建設需求相對其他縣市較多。眾多建設常涉及路面開挖施工,大大提高道路維護工作的困難,如此嚴峻條件下,臺北市仍連年獲得內政部評比為六都之冠。

98至103年期間,新工處編列維護道路預算,每年平均約18億5000萬餘元。104年柯市長上任,接受前任市長編列維護道路預算為8億7,235萬元;105年新工處接管寬度8公尺以下道路,逐年依實際需求增列預算,105年編列10億1,630萬元,106年編列15億7,500萬元,107年編列13億5,464萬餘元,均未超過路平專案期間每年平均預算額度。

臺北市政府路平專案自98年開展至103年結束,針對寬度超過8公尺道路進行維護,改善前辦理管線整合,期間進行路基改善、人手孔蓋下地、道路縱橫坡的調整將路面翻修更新,後續再由管線單位作必要之孔蓋提升;104年起在寬度超過8公尺道路養護策略,仍比照路平之技術與方法持續辦理,並自104年7月成立「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以源頭管理對症下藥方式,提出解決對策,包含管線機關(構)合署辦公、全年無休掌握處理管線問題、施工過程全程攝影監管進度品質、提供市民即時查詢施工動態、運用手機通報事件即時處理、協調分挖齊補減少道路重複銑鋪次數、推動共同纜線溝提供纜線附掛、測量管線座標提升圖資品質、建置3D管線圖等9大創新做法。

臺北市不只要求大馬路平整,小巷道也必須有相同水準。柯文哲市長主張「專業一條鞭」政策,自105年度開始,將寬度8公尺以下道路維管業務由區公所移撥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出「鄰里道路通行環境躍昇計畫」,分短、中、長期,從「道路更新整合系統化」、「路面修復養護多元化」、「巡查管理檢測自動化」三管齊下,逐步改善寬度8公尺以下道路的通行環境。

另新工處也持續精進道路維護作為,多方面試辦新材料、新工法,例如:自104年起於寬度超過8公尺道路採用改質3型瀝青混凝土,其兼具耐久性、抗車轍及承載力佳等優點;針對重車通行頻繁路段,例如:公車專用道等,新工處試辦半剛性路面,具有高承載力、快速施工、抗車轍的優點;再針對路面損壞類型,因地制宜採取適合的工法,例如:裂縫修補工法、加熱燙板工法等,講求快速施工、節能減碳,更能提高修復平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