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修補新妙方,平整、順暢又環保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 聯絡人:林丁達
- 聯絡資訊:1999市民熱線轉8015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日前有市民反映本市基隆路與民權東路位於民權大橋下橋段至行愛路口間,有道路鋪面施工平整度不佳情形,新工處已要求廠商運用新式道路修補材料及工法辦理缺失改善,以維持路面平整,並降低施工過程的交通衝擊,同時兼顧環保概念。 新建工程處表示,過去不論道路損壞程度經常直接以先破壞路面再重建的方正銑鋪方式進行缺失改善,除了容易造成多處補丁與不平整的情形外,施工過程必須出動大型機具佔用道路容易阻塞交通,以及重複刨鋪造成噪音、空氣汙染與營建廢棄物的產出等,都影響環境品質且不符合環保概念。因此,對於裂縫裂紋、小破損,將一改過去方正銑鋪而改採自國外引進的新材料新工法如膠泥填縫、AB劑混凝土、封層方式修復,雖不像重新加鋪的美觀,但能維持原來道路整體平整。 新工處進一步補充,以往路面上有裂痕裂縫或老化都採用局部方正銑鋪的方式處理,因銑鋪面積小而多以人工撥平,但因瀝青混凝土密度不易控制,造成表面肉眼看起來雖然平整,但車輛經過就會感覺到不平跳動。換言之,路是補好了,卻破壞了平整度。有鑑於此,新工處針對本市道路的使用行為與不同程度的損壞情形分門別類,引進國外新式的道路修補材料與工法來進行道路日常的保養與維修,利用簡單而快速的「微整形」手術,就可以在不破壞路面下,去延長道路使用年限。而對於損害情形嚴重而必須重新刨鋪時,也盡可能要求使用鋪裝機,以力求平整,如因現地條件未能使用鋪裝機,也要求施工過程的細膩度。 新工處再說明,為了改變施工廠商過去的習慣,新工處除了訂定新式修補材料工法的施工規範提供廠商依循外,也辦理現場施工觀摩;此外,台北市區道路因使用頻度高及受天候因素影響,路面難免產生龜裂與小損壞,新工處在進行路面養護時,已逐步使用新材料工法來進行例行性的路面保養與修補,目前成效良好,正在擴大辦理中,將可在減緩交通衝擊下,有效延長道路使用壽命與維持道路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