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過AA2.1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
  • 手機掃描QR Code,可取得此頁連結。

北市新工處5項工程榮獲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

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於110年9月23日下午假君悅酒店舉辦「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頒獎典禮,臺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繼去年斬獲3獎項,今年再獲佳績,計得獎5項,分別為「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忠孝東路四段地下連通口新建工程」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常德街人行地下道連通工程」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大度路3段南側貴子坑溪旁道路拓寬工程」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及「復興橋西側人行景觀橋暨自行車牽引道新築工程」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當日典禮另由副總統賴清德頒發有全球建築界奧斯卡金像獎美譽之稱的「全球卓越建設獎」,新工處亦有「永建國民小學改建工程」勇奪「2020全球卓越建設獎」公部門基礎建設/環境適意工程類銀獎,彰顯了新工處的工程品質在國內外均受到肯定。


「永建國民小學改建工程」校地北側為馬明潭濕地係臺北市螢火蟲復育的基地,臨山側設置綠帶緩衝,讓原本棲息在這塊濕地裡的螢火蟲、蛙類、蜻蜓…有家可回、有地方可安歇,讓校園成為仙跡岩生態圈的擴大,豐富校園內部的自然教學資源,結合永續校園,納入永續教育課程,瞭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創造出多樣化的生態主題教育,讓校園與社區文化共融共生,成為休閒與文化推廣學習之核心,進而加強社區與校園間記憶與情感的連結。


「南門大樓暨市場改建統包工程」各樓層間以及與城市間的視線連繫,將充足的北向自然光引入室內,創造明亮穿透的市場空間;除了提供年長的購物者舒適的休息、社交空間外,更能夠吸引年輕族群成為百年南門市場的新客群。


「忠孝東路四段地下連通口新建工程」係為配合臺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型室內體育館開發計畫,配合周邊整體住商發展新設地下道,由北至南串聯臺北機廠、松山文創園區、大巨蛋及國父紀念館等公共空間,透過「以人為本」之思考主軸,新設地下通廊之人行友善空間,避免與忠孝東路平面交通之人車衝突,提供整體舒適人行環境。


「常德街人行地下道連通工程」,常德街全長約200公尺,實際通行寬度約2.5公尺,行人流量大造成人行道不敷使用,行人常行走於路面上,於綠燈時相橫越中山南路時,人、車動線交織,交通不順暢且易搶快發生意外,故「常德街人行地下道連通工程」採用立體方式解決人行空間不足問題。使捷運旅客能直達中山南路東側,提高既有中山常德地下道使用率,分流常德街地面人流,改善行人通行空間,面對人口結構急驟變化的社會,發展永續城市。


「大度路3段南側貴子坑溪旁道路拓寬工程」以連續性綠帶區隔車流,規劃約3.75~4.65m之自行車與人行空間,綠帶種植苦楝、樟樹、櫸木、臺灣三角楓,形成林蔭大道,綠帶結合雨水花園、人行空間鋪設透水鋪面,呼應人本交通綠化設計及海綿城市政策,行人與自行車進入時,感受友善河岸休閒林蔭空間,通過本段自行車道連接大關渡自行車路網,暢遊周邊河濱公園、探索自然生態景觀。


「復興橋西側人行景觀橋暨自行車牽引道新築工程」位於士林區為台北盆地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重要交通咽喉,坐處都市綠帶緊鄰至誠公園、至善公園及仰德一號公園,橫跨雙溪為復興橋親水自行車路網之終點,然而優秀之自然環境因橋上人行道寬度過窄,使得復興橋無法被有效利用,經檢討橋梁原設計承載能力限制,採取於復興橋下游處新設人行景觀橋之方案,並考量周邊綠帶資源,挑戰達成「一棵老樹都不移」的環保意識,採取圓弧形玉璜設計理念的造型鋼構景觀橋,兼顧柔和美觀與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