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過AA2.1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
  • 手機掃描QR Code,可取得此頁連結。

改善橋梁體質的健康手術 民權大橋上部結構改建工程

發稿單位:新工處
發稿日期:110年11月30日
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聯絡電話:0963-562-778
聯絡人:洪辰儒
聯絡電話:0963-562-709

改善橋梁體質的健康手術 民權大橋上部結構改建工程

橫跨基隆河的民權大橋,將臺北市松山區的民權東路5段銜接連貫至內湖區的民權東路6段,也成為2個行政區間互相往來的重要廊道。橋梁完工於民國71年,興建時採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工法,克服重重困難完成這座特殊大跨徑預力混凝土橋梁,迄今已服務市民朋友39年之久。惟近年偶有駕駛陳情經民權大橋駛出松山區後有感受上下震動,影響行車舒適及安全,臺北市市政府就交通安全議題十分重視,在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詳細檢視後並提出改善方案,已於近期開工施作,預計於114年6月完工,屆時將提供市民更平穩安心的行車體驗。

而為祝禱工程能圓滿進行,北市府選定於110年11月30日吉時舉辦工程動土祈福典禮,並由市府副市長彭振聲擔任主祭官,率領工務局副局長張郁慧、新工處處長黃立遠、交通局副局長陳榮明、水利處副處長謝樹隆、交工處副處長紀勝源、松山區公所區長薛秋火及內湖區公所區長林秉宗,與臺北市議會李建昌議員、李明賢議員、游淑慧議員及內湖區湖元里林明源里長等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共襄盛舉。

彭副市長提及108年接連在義大利及南方澳發生斷橋憾事引起國際嘩然,行政機關一定要嚴謹看待公共安全為市民朋友的安全把關。新工處監測民權大橋發現P5及P6橋墩(即松山端堤防兩側之橋墩)間跨河段橋面已有約30公分沉陷,駕駛行經該處極易因跳動感到不適。究其原因係民權大橋服務市民的39年間,臺北市發展突飛猛進,交通運量更是爆量提高,導致預力混凝土受到載重增加、混凝土乾縮潛變及預力鋼鍵鬆弛等因素影響於外懸鉸接觸產生懸垂沉陷,經歷緊密產官學研析合作,規劃出採取增強橋梁體質替換上部結構方式改善。

新工處總工程司劉家銘於典禮中為嘉賓們說明工程內容,提及改建工程已於110年11月開工,為維持施工期間交通正常營運,將採3階段逐步推動,第1階段係於下游側施作交通維持便橋,並配置與目前道路相同之車道數,工期620日曆天,預計於112年7月完工及完成車流改道。第2階段係於淨空之民權大橋進行上部結構改建作業,工期460日曆天,同樣的預計於113年10月完工時將車流改回民權大橋。第3階段的工作也是本次工程亮點之一,考量目前民權大橋自行車動線尚未串聯市區與高灘地,特別導入綠色循環概念,將交通維持便橋變化為人行及自行車景觀橋,同時設置引道銜接高灘地。本階段工期210日曆天,預計114年6月完工,未來併行的雙橋將使通行更安全舒適無障礙!

新工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最後補充,目前已極力加速執行改建計畫,不過整體工程仍將耗時3年之久,還請市民朋友體諒施工帶來的不便,並依照交通引導人員或牌面的指示安全通行,新工處也一定會以最高規格的標準要求施工廠商的每個細節,精準執行本次健康手術。好的過程值得品味,好的作品也值得等待,讓我們一起為臺北市的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