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對市區道路的品質要求,持續精進維護技術,臺北市政府在內政部舉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所含項目「政策作為」、「實際作為」等整體總成績連續5年為六都第一,107年獲得優遇不用評比,並作為全國觀摩對象,臺北市政府透過數項精進作為,有信心持續進步。
面對挖掘後不平及人孔蓋不平問題,工務局已成立「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以源頭管理對症下藥方式提出解決對策,包括管線單位合署辦公即時協調、全年無休掌握處理管線問題、施工過程全程攝影監管進度品質、提供市民即時查詢施工動態、運用手機通報事件即時處理追蹤、協調統一挖補減少道路挖掘、推動共同纜線溝提供纜線附掛、測量管線座標提升圖資品質、建置3D管線圖等9大創新做法,並以「重視安全」、「創造和諧」、「提升品質」、「健全圖資」與「資訊開放」作為5大服務目標,建構臺北市成為一個安全且高品質的城市。並導入新設計理念,依據道路使用特性,選定不同的以往的瀝青混凝土鋪面材料或較具效益之維護工法,以延長道路使用壽命,提供更好的通行環境。
新工處檢驗道路施工後平整度,是依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訂定施工規範,採用3公尺直規及高低式平坦儀檢測,新舊路面間單點高低差必須小於6mm,一般道路標準差必須小於等於2.6mm,快速道路標準差必須小於等於2.4mm。除了施工後的檢測之外,新工處也針對道路平整度進行IRI的調查,針對指標過高路段加以瞭解,蒐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提出建議之策進方案,以提早發現路面缺失及提前預防處理為目標; IRI指標將評估列入爾後年度計畫性銑鋪路段之驗收標準先行試辦之可行性,以期降低路面反復修繕,確保道路使用年限。
另外,臺北市在寬度超過8公尺道路路平專案結束後,為落實柯市長「專業一條鞭」政策,自105年度開始將寬度8公尺以下道路維管業務由區公所移撥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新工處提出「鄰里道路通行環境躍昇計畫」,分短、中、長期,從「道路更新整合系統化」、「路面修復養護多元化」、「巡查管理檢測自動化」三管齊下,逐步改善寬度8公尺以下道路的通行環境,讓民眾確實感受到鄰里道路品質的提升。
忠孝西路完工後照片
衡陽路完工後照片
中山北路3段完工後照片